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章)封狼居胥-《大汉有活爹》
            
            
            
                
    第(2/3)页
    当然,在历史上,田千秋也不是完全没有功劳可以写,他的功劳全是那种羚羊挂角,看起来换个人做也行,实际上换个人做一定会黄的工程。
    比如盐铁会议等。
    这位,不是四大辅臣,但比霍光低,比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三个人高。
    不是一般的高。
    当初霍光在刘彻死之前,一次锋芒都没展现过,群臣还以为霍光要文没文,要武没武。
    但是刘彻死的第一时间,田千秋就猛然间发现。
    自己和霍光过招,自己会死的很惨。
    于是,霍光邀请田千秋共同执政,田千秋直接拒绝了。
    而其他三个头铁的智力就远不如他好。
    霍海现在总算是想起田千秋是谁了。
    但是,历史上那个锋芒尽收,根本看不出任何本事的田千秋,和眼前这个骄傲的少年,似乎怎么也不像是一个人。
    霍海只能摆了摆头,这就是政治啊。
    如果可以的话,田千秋这样的人,其实更适合当一个技术官僚。
    霍海:“田千秋是吧,你跟着周本根学了多久水利了?”
    田千秋头一歪:“没跟他学过,我看了看教材,也就大概懂了。”
    霍海笑了:“哦?那你说说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挖这么大个人工湖?”
    田千秋:“那当然是因为你在古运河项目中吃过大亏……呜呜呜……”
    田千秋还没说完,就被周本根一把捂住了嘴巴。
    周本根赔笑:“副院长,你别跟这小子一般见识,这小子脑子不好使。”
    霍海听笑了:“哈哈哈,你让他说,说说我吃过什么大亏。”
    周本根只能把捂着田千秋嘴巴的手松开了。
    田千秋:“我知道,当初你把渭河改道,震惊了很多人,甚至在中原,不少没文化的人,把你当成了真龙王,他们哪儿知道,龙王的书,也是你写的。”
    “但是,当初你的水利工程犯了三个大错。”
    “足足三个。”
    霍海:“哦?你说。”
    田千秋:“要说你犯的错误,先要说你厉害的地方。”
    “首先,你发现了生活污水卤水会污染地下水源,污染水井,所以你设计了下水道系统,并且在新城大规模使用,同时在长安县老城改造中也鼓励居民建设下水道。”
    “还有,你修建运河的水平极高,倒不是说难度大小,而是说你利用旧河道修新运河,不止不投入钱,还能靠沙子赚一笔……不对,不是赚一笔,是一直赚,那些河沙没个上百年挖不完。”
    霍海听了笑着摇了摇头。
    按现在看来,的确能挖个大几十年,从长远看,最多几年就用光了。
    田千秋:“你还设计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我看了其中很多小思路和结构,绝对是庄熊罴这种庸人很难想到的。”
    霍海笑了:“庄熊罴,研究院的水利研究院的院长,你管他叫做庸人?”
    田千秋:“当然,接下来我要说你没考虑到的地方了。”
    “你考虑借用都江堰四六分水的上下不同高度河道和鱼嘴分水的功能,把沣河给分了,让水进入运河,同时能满足航运和饮水,但是却没考虑到新城人口暴增后,供水居然不足了!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昆明池。”
    “你虽然考虑了航运,但却没有考虑到未来的船变大后渭河没法使用,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怀朔船厂。”
    “没考虑到渭河弯道太多,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漕渠。”
    “长安尚且水不够用,未来怀朔要发展,自然需要大量的水,但是黄河的水不是饮用第一选择,所以你想建立一个蓄水人造湖泊。就跟长安去年挖掘的昆明池一样。”
    田千秋说的都是真的。
    去年,从新城开始修建,都不需要居民用水,光是建筑要用的水,就让古运河捉襟见肘了。
    刘彻比霍海先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刘彻在沣水东修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昆就是众多的意思,明就是明面的意思,昆明池,就是用来给长安人供水的蓄水池。
    昆明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也是这么来的,后来还因为地理方位的巧合,直接成为了城市名,毕竟昆明池刚好就在长安西南。
    这昆明池和历史上那个还不一样,历史上那个是干蓄水,而现在这个是有闸口的。
    白天停止蓄水,晚上截流部分。
    这样把用水比较少的时间的水给储蓄起来。
    而昆明池用四条渠送往长安西部的陵县,长安城区,长安县万年县,以及城东四个方向。
    这样一来,新城用运河水,老城用的是蓄水池的水。
    虽然这和历史上不一样,但的确历史上就有这个,霍海对汉朝的历史不是那么熟悉,所以不知道这一茬。
    所以他设计水利的时候也没考虑过这个。
    的确是因为这次教训,才让霍海现在在怀朔,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超级人工湖。
    当然了,主要原因是建城的钱是匈奴公司提供的,不用白不用!
    田千秋确定自己肯定分析的很正确。
    霍海笑了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对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大错特错。”
    “就算当初我就知道有饮水漏洞,我也不会选择修建昆明池。”
    田千秋疑惑:“怎么可能,以你的聪明,你只是不知道这个漏洞罢了,因为你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没时间深入研究,才会在大工程上十分精彩,小地方出现问题。你绝对不可能放着这个漏洞不管。”
    霍海:“不,我会。”
    田千秋不信。
    霍海:“因为,我当时没钱了。”
    “你是不是觉得,我设计出了什么方案,我就一定会把它建立出来?这你就想多了。”
    如果真是这样,霍海早就修水电站了,电机这种东西还需要假他人之手慢慢研究?
    为什么没修?因为没钱!
    因为其他行业用不上这些技术,如果要纯粹的依靠水电站和用电系统的内部项目,去支撑消化水电站的建设,去支撑电灯泡的制作等,那能把整个大汉的钱全部烧光!
    霍海:“或许在你看来一个完美的项目是百分之百,普通人能做到六成,而你能做到八九成,你觉得只要费心思我就会做成十成?”
    “现实世界不是这样的,现实世界是,其实很多东西设计出来都是完美的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百,甚至超过你想象的完美的百分之百。”
    “但现实是,我手中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项目。如果我把这个项目做到百分之百,那另一个项目就是百分之零,而如果我只要百分之六十,那我就能做出是哪个项目。”
    这就是政治啊,孩子。
    欲望是无穷的,而资源是有限的。
    就算是纯粹把资源全部拿来做有利于发展的事情,那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投入啊!
    再说了,一个时代的人全只为发展不做任何提升自己福利享受的事情,可能吗?得要一个什么伟大的目标,才能说服这么多人这么干?
    就好像,建立一家跨国级别的千亿级别的公司,能说服创始人团队一开始不拿工资,因为人家是为了几十年后一点点股份就价值十亿在奋斗。
    但是你开创一个六百万规模的公司,凭什么说服二十人团队的创始人团队全都不拿工资?
    这就叫政治。
    霍海把这个道理仔细的讲给田千秋听。
    霍海想要看看,还没有踏足这个领域的田千秋,听到这些后会是怎样的反应。
    是从此对水利失去兴趣一头闷在政治上,还是继续深耕水利。
    如果他选择了前者,培养的好的话,未来他当不了非洲洲长也能当个北非刺史什么的。
    如果是选择后者,那霍海也不知道他未来会有什么成就。
    田千秋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聪明又出身高人一筹的人,总是容易形成完美主义的强迫性格。
    现在的田千秋明白了一件事情。
    自己就算设计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水利工程,最终建设出来也一定会是打折扣的。
    但是……如果自己能说服别人跟着自己去完成这个惊世骇俗的水利工程,岂不是才更显得自己厉害?
    霍海看他没有思考出结果,开口问道:“你觉得三门峡这个地方,如何?”
    田千秋摆头:“我问过一百个来自洛阳的人,他们说,三门峡这个地方,不可能通航。”
    “我仔细询问过后觉得有三种可能。”
    “第一,派人清理三门峡最边缘的河道,用人力拉的方式,勉强能过,帆船就别想了,我们现在制造的蒸汽船也不可能。”
    “第二,航运到大河上游,就转火车或者普通车,送到三门峡下游后,再装船。”
    “第三,从汾水等水网从北边绕过去。”
    三种,都是白扯。
    第一种方式运力太小。
    第二种方法转运太麻烦,如果这样,还不如全程火车运送,除非距离超级远。
    第三,北边水网绕路太久了,本来一个月到长安,去北面走一圈,八个月都到不了。
    而且货物去北面八个月,回来时能不能剩下三成,都要看货主背景硬不硬。
    走的地方越多,越远,越容易出现巨大的损耗。
    除了运输损耗,运输人员薪资和饮食损耗,还有必然会存在的各种合法的非法的过路费。
    一部国史半部三门峡,真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黄河没有三门峡,如长江一样通畅,那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发展速度应该比历史上高出个不知多少倍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