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此外,汉室终究不能如周室一般……” 周王室分封的时候,那是真的直接丢给你一片荒地之后就啥都不管了。 这就导致,春秋前期不少诸侯国根本得不到周王室的支持,不但发展缓慢,甚至有的地方还反倒被蛮夷同化。 这种坑爹的事,汉室肯定是不能干。 “前往安南都护府的航运途中,有一海峡。” “可在海峡东岸筑城,设南海都护府,以统筹南海事务!” 雍国自不必说,本就距离中原腹地极近,外加有金矿吸引,百姓数目自是不缺。 凉国虽远在西域,可好歹有刘备带去的燕赵之民。 其余如辽东、倭国,也都能够吸引百姓……外加无论扶余、高句丽,还是倭人多少都受过大汉的影响,当地土著亲近汉人,不愁将来没有百姓迁徙。 但是南洋一带终究远离中原……甚至莫说南洋,即便是交州的人口都一直不怎么兴盛,所以总是需要官府的引导来加速这个进程。 在海峡处,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先由朝廷修筑城邑,带去文明、制度、百姓、工匠。以其为中心,自然就可以带动南洋的发展。 只是这个过程注定会极其漫长,说不定比大汉距今为止存在的时间还要漫长! 不过没关系……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过程越漫长,就意味着大汉的血条越长。 这种百年大计,乃至是千年大计,注定不是刘协现在能看到效果的。 不过相比于刘协,其他人思虑的显然没有那么多…… 他们只知道,天子没有食言! 大汉天子,真的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册封了外姓诸侯! 或许有人会埋汰天子册封的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可要知道,当年周王室册封诸侯的时候,就连蜀地那等天府之国一样是“蛮荒之地”,荆楚那等鱼米之乡一样是“蛮荒之地”,甚至就连近日最为富庶的河北也一样是“蛮荒之地”! “蛮荒之地”不可怕! 毕竟。 “人定胜天”这四个大字,早早就写进了华夏人的骨头里! 今日荒芜的南洋,焉知无数年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天府之国”呢? 无论是在天子跟前的钟繇、荀攸等人,亦或者已经将嘴巴都笑歪的士燮,都纷纷上书,感恩天子。 …… 但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忧。 即便是对方不说,但刘协也能从对方略带试探的态度中明白过来。 首先便是如今大汉武阶最高的车骑将军,同时兼任兵部尚书的牛辅。 虽然牛辅不如吕布、张辽等在中兴汉室的战事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正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如今连张辽、高顺等人都后来居上,也难怪牛辅会着急,开始旁敲侧击,给金陵的天子发信。 “让良弼等一等,好事不怕晚。” “贵霜大的很,足够他一个侯爵之位。” 天子显然又在画饼…… 不过这一次,没有人怀疑天子画饼的真实性! 此外,刘协也专门去找了蔡琰。 “蔡中丞无子,恐怕即便有封国,也无人派去打理。” 蔡邕作为大汉崛起的元老之臣,资历比之钟繇等人都要更多。 刘协自然也从没忘掉自己的这个老丈人。 而且蔡邕作为始终坚定站在朝廷,站在董卓,站在天子一方的大儒。他在舆论上起到的作用,在士林中起到的作用,都配得上一个诸侯之位! 唯一可惜的便是—— 蔡邕无子,只有两个女儿。 加上如今蔡邕年岁已大,刘协也不可能指望蔡邕这个时候生下个孩子。 倘若真的封蔡邕为诸侯,只怕这怕是大汉第一个被除名的诸侯国…… 所以刘协有事情要与蔡琰商议—— “怕是要辛苦蔡大家诞下子嗣,然后以其延续蔡氏社稷。” “呜?” 蔡琰愣了许久,随后就手忙脚乱起来:“哪有有用刘氏子供奉蔡氏宗庙的道理呢?这是不合礼法的……” 刘氏子高贵,让其供奉蔡氏宗庙,完全就是倒反天罡! 蔡琰虽感动于天子的心意,却终究不敢答应此事,害怕被人弹劾。 “有什么关系?虽是朕的儿子,但总归也是蔡氏的血脉。” 刘协对这些礼法上的事情向来不怎么上心。 “不过此事八字还没有一撇,蔡大家总归是要先好好努力才是。” 努力…… 蔡琰自然明白天子是什么意思,也是轻咬红唇,叮咛一句:“臣妾这些日子一定好好努力。” “现在就应该开始努力了!” …… 南海都护府第一任都护,刘协选择了鲁肃。 相比于孙策、周瑜这种在正面战场上更容易建功立业的人,鲁肃毫无疑问更为适合统筹与外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