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章:毫厘斤两不平常-《大金豪强》


    第(2/3)页

    这处台地面积狭小,可耕之地不多,先人们舍不得占用耕地建房,所以房屋都建在山脚下不适宜耕作的地方,山势蜿蜒,房屋都是依山而建,所以显得并不十分整齐,杨康所居的老宅坐北朝南建在后山的山脚下。

    杨炳选中了东侧小河外侧一个小山坳作为焰药作坊,那里三面环山,西侧临水,安全可以保障,而且地势较高,拦河筑坝之后也不会将之淹没。

    老管家办事速度很快,三人才转了一圈,就见杨四领着一群手拿各种工具的村民来到近前,这个时代社会分工还不明显,很多村民都是一专多能,尤其是木瓦匠的活计,大伙多少都会些。

    杨炳让杨四安排了一部分人,去将一些空置的房屋收拾出来,给以后上山的工匠居住,自己领着一部分人,来到选做焰药作坊的那处房屋。

    这个小山坳里有三个小小的院落,格局类似,都有一座朝西南的大屋,一座朝西厢房。

    中间院子中的房屋较大,杨炳打算作为混合配制焰药的场所。

    南北两侧的院子作为木炭和硫黄的精加工车间和储存地,日后水坝建成,研磨的工作可以在河流边完成,这两处房屋就可以变成单纯的仓库。

    又让杨四安排人,在三处院落间砌两道防火墙,将其分隔开。

    提纯火硝需要动火,杨炳选中了离此不远的一个更小的山坳,那里只有一处院落,三座房屋,一座用来储存原料,一座用来提取,一座用来储藏成品。又安排人平整道路,将几处房屋院落连起来,以便运送物料。

    这些房屋虽然许久没人居住,但作为杨家庄的避难之处,一直都有人打扫维护,所以也不显破败。

    杨炳跟众人仔细交代了每处房屋的器具布局,又回书房画了应用器具与工作台的样式,交给杨四,让他带人打造置办。

    又吩咐把选中的几处房屋中的火炕尽数拆除,这种火炕在金初由女真人自辽东传入,山东两路之地冬季颇为寒冷,民众饱受寒冷之苦,所以这个取暖的法子颇受民众喜爱。

    但这几处房屋以后堆积的都是易燃之物,这种需要烧火取暖的神器也只好弃之不用。并吩咐熊罴兄弟,日后工匠配制焰药,只能在白日进行,绝对不可以在夜间点燃灯火操作。

    熊罴兄弟见自家少爷要把兄弟两个变成工匠头子,心里老大的不愿意,却不敢反驳。

    都安排妥当后,让熊罴兄弟和杨四一起监工,自己返回了书房。

    杨四见三少爷将诸多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次序严整,不由得啧啧称奇,要知道,这些庶务杂事,自家这位少爷平常是连看都不带看一眼的,终日里除了练习武艺就是和一众少年在一起厮杀玩闹。

    杨炳回到书房,找出了几卷事关农工百业的杂书,放在书桌上,作为日后解释近日作为的挡箭牌。简单翻了翻,倒是都有图有字,但配图简约,文字简洁,想照本宣科,依法行事,却是难度极大。

    细思之下,便知缘由,这个时代识字率极低,会干活的不识字,能用文字将生产过程写出来的不会干活,写在书里的都是爱好此道的文人士大夫们旁观所得,有很多主观臆测的成分。

    况且还有许多人为的原因,阻碍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例如凡是所发明发现,往往都会成为在家族内传承的秘传之法,敝帚自珍,不能流传在外。

    而且度量衡也不完全统一,例如木工所用的鲁班尺同其他行业所用之尺长短就不一样,同一种尺子之间的误差也非常大,其他测量工具也大概如此。

    这些差异有不少是故意为之,有些世代传承某个行业的家族,往往把自己家族内使用的测量工具,刻度设置的与外界不同。

    同一个测量单位或长或短,或重或轻,只在一个家族内统一,即使外人得到了数据,因为测量工具的不同,想要测量仿制也是困难重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