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营收高涨,利润低迷,郭阳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雷沃。 但价格战确实管用,农民还是更喜欢便宜的农机,雷沃就靠着这一点把市场份额慢慢提高。 丰凯不愿意过多的放弃利润,就只能忍受增长相对缓慢。 郭阳暂时也没辙。 丰凯能在高端市场和国外品牌竞争抢食,总归是一件好事。 郭阳沉吟道:“在无人机上多下点功夫吧。” 蒲飞回道:“嗯,现在技术在不断突破,成本越来越低,销售端势头很好。” 这一两年,在惠农网上的航拍视频逐渐增多,和无人机的普及不无关系。 会议继续进行。 嘉禾生态和沙海农牧也相继做了工作总结和计划。 干就完了。 效果也是肉眼可见的好。 嘉禾其实还没真正进入敦煌湿地内部,但从西湖管理局的反馈来看,西湖湿地的生态这两年大幅改善。 因为上游有来水了。 在补贴和多种扶持下,疏勒河流域的节水休耕、河道治理效果开始呈现。 下一步就是进入西湖湿地内部,开始上正菜。 郭阳也看了看自然能量的情况,又积累了23000多点。 然后,他听着听着就听走神了。 包心禹兴致勃勃的述说着过去一年猎鹰农业的成绩。 咱老包也不容易啊。 那么多年过去了,除了一年比一年胖,今年好歹靠着卖肉、卖奶、卖毛赚了钱。 这也该露露脸了。 以往开会,咱可是说话都不敢大声了。 “……今年要把猎鹰小镇运营起来,创造旅游收入,全年营收目标是5亿!” 包心禹说完,看到老板在笔记本上认真书写,忍不住昂了昂首。 胖胖的身躯,小小的脑袋,让人感觉有点滑稽。 缓了会儿,老包发现老板还在写,他说了有那么多吗? 老板重视过头了吧。 然后,他就看到祁子文轻轻咳了一声,老板才如梦初醒般的抬头。 “嗯,老板也讲完了,走吧,散会,时候不早了,一起聚一下,老包今年又带了红驼肉回来。” “老包做事讲究,每次都不辞辛苦带骆驼肉回来。” “别说,还真就馋这一口了,驼肉可是补气益血的佳品。” “走啊,老包,愣在干嘛,要减肥啊?” 不是,这就完了吗? 会议室里虽然开着暖风,但包心禹却感觉他的心如坠冰窟。 就连向阳湖的路亚钓鱼基地,老板都说了两句,“活动搞得不错,有空我再来钓鱼。” “走神想什么呢?”郭阳拍了拍包心禹的肩旁,又一把懒猪,一股厚重感传来。 “该不会没点评你两句,搁这儿生闷气吧。” “没有,我老包不是这么小气的人。” 见这傲娇的模样,郭阳感觉包心禹心里真有疙瘩了。 这厮每年都不嫌麻烦,从乌拉特回酒泉必然会带上点东西。 通常是戈壁红驼,或者牛羊肉、戈壁玛瑙石之类的。 要说肉和石头,酒泉也不缺,可能牛羊肉的口感还要更好。但这人还真就每年都带。 郭阳笑道:“刚才想到点事,其实猎鹰我年初去了,做得不错,就没多说。” “嗨,老板,我真没有。”包心禹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行,等会喝两杯。” “好叻。” 包心禹随着人流出门,郭阳则先回办公室,祁子文也跟着一旁。 “老板,刚才包总真吃醋了?” “你没观察错。” 郭阳能注意到老包的异常,还多靠祁子文的提醒。 其他人在下面弯弯绕绕勾心斗角,郭阳一般都不理会,有些大公司病是难以避免的。 但遇到这种吃醋的,总会感觉心里怪怪的,有愧疚感。 将笔记本放回办公室后,才发现外面天已经黑了。 郭阳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走向了8点。 企鹅的微信这时已发布快一个月,郭阳早已开始使用,微信上也积攒了不少消息。 一划拉,就看到了林可青的头像。 “离职申请火速批准,再过两天我就可以来酒泉啦啦啦。” 这是最新的一条,再往上还有好几条消息,有分享的照片之类的。 郭阳笑了笑,回道:“开了一天会,这会儿准备去吃饭。” 至于其他消息,有小马哥发来的,也有一些工作消息,他没看。 才把手机揣兜里,又有消息来。 林可青:“别喝酒哦。” 郭阳:“少喝点。” 林可青:“行叭叭叭。” 郭阳一时不知该怎么回,刚好瞄到祁子文到了门口,索性没回,先喝了再说。 地点依然是在戈壁上的小广场,这样的篝火聚会更得人心。 都是要下地的,谁也不比谁高贵。 隔着老远,就闻到了肉的香味,越近越香,等到了广场,香味更是在空气中回旋。 郭阳笑道:“真有点饿了,开吃,开吃。” “哈哈哈,老板,你再不来,老包估计得馋死了。”余洪海调侃道。 包心禹原本是眼巴巴的盯着肉,听了这话,不服气的道:“咋俩谁跟谁啊,彼此彼此。” “哈哈……半斤八两。” 两人都属于肥胖型的,不同的是余洪海是鲁省大汉,高大魁梧。 厨师开始分肉,郭阳坐了下来,看向余洪海。 “非洲有什么美食,怎么没见你廋下来呢?” “哎,我这是喝水都要长肉,总不能不让我喝水吧。”余洪海说道:“要说非洲,其实也不缺肉食,就是手艺确实糙了点,但肯尼亚的烤肉也还不错。” 郭阳问:“非洲的除虫菊和万寿菊基地怎么样了?” “好得很。”余洪海笑道:“肯尼亚的万寿菊、除虫菊、辣椒基地是嘉禾在非洲发展得最好的。” 虽然赚得不多,但投入的也很少。 主要是队伍看起来壮观,三万亩土地,七八千人同时干活,这种场景没人见过吧。” “七八千人?这么多?”包心禹讶然道:“猎鹰六十万亩草原,总共才二十来个人。” 余洪海说:“非洲用人工比农机便宜,但偶尔也要用农机赶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