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交易的趣障-《后人类的时代》
第(3/3)页
甚至支付“情感数据”:一些云民研究者会对特定情境下的、高质量的人类情感反应数据感兴趣(严格匿名且经授权)。一位原人母亲分享孩子第一次见到无人机编队时惊喜的视频和情感描述,或许能换来一次额外的无人机送货服务。
所有这些不同形态、看似无法比较的“价值”,都由智灵的中枢通过一个极其复杂的、不断自我学习的算法进行实时换算。这个算法会综合考虑物品的稀缺性、需求的紧急程度、劳动所需的技能与时间成本、甚至市场情绪倾向等因素,给出一个动态的、被大多数成员认可的等效比值。
当然,这套极其复杂的系统偶尔也会出点小故障,引发令人捧腹的趣障。
比如,一位名叫霍克的原人农夫,坚持要用一整筐他刚摘下来的、还带着泥的、水灵灵的大萝卜,支付云民律师索菲亚(一个以天平为投影形态的云民)关于土地权益纠纷的半小时法律咨询。
系统显然卡壳了。它的数据库里虽然有“萝卜”和“法律咨询”的条目,但一时无法准确量化“萝卜的新鲜度、甜度、大小”与“法律咨询的专业性、紧迫性、耗时”之间的实时汇率。显示屏上的数字疯狂跳动,最后弹出一个提示:“汇率计算异常。请等待算法更新或尝试手动协商。”
霍克抱着一筐萝卜,一脸无辜。索菲亚的天平投影微微倾斜,显示出一种“逻辑上无法理解”的困惑。周围看热闹的人们都笑了起来。
最后,还是一位智灵协调员介入,它调取了近期类似农产品的交易均价和法律咨询的基准价,给出了一个建议比例:“建议:以筐内约三分之二的萝卜,附加霍克先生下周收获时允许索菲亚女士的接入点采集一小时田园风光数据(用于艺术创作)为交换条件。”
霍克挠挠头:“成!反正萝卜多得是!”索菲亚的天平恢复了平衡:“数据采集需签署协议。交易成立。” 一场危机就此化解,围观人群甚至为这奇特的交易鼓了掌,仿佛共同见证并参与解了一道有趣的生活谜题。
这些小摩擦、小趣障,并未真正阻碍市集交易的洪流。相反,它们像溪流中的鹅卵石,让水流变得更加欢快活泼,充满意想不到的转折。人们在这些小小的碰撞与解决过程中,学习着放下固有成见,去努力理解他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学习着变通、包容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共生”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念,而是化为了市集上每一天、每一笔交易中,那鲜活、生动、有时令人哭笑不得,却始终充满希望的日常实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