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磐石的解密-《后人类的时代》


    第(2/3)页

    与中子星合并信号匹配:相似度 0.1%(中子星合并会产生伽马射线暴,而该信号无高能辐射特征);

    与人类文明信号匹配:相似度 0%(人类的通讯信号带有前导码和校验位,该信号无任何编码结构);

    与艾拉共生体文明信号匹配:相似度 0.02%(艾拉的光脉信号是连续的光带,而非脉冲序列)。

    所有匹配结果都显示 “无关联”,静流的意识中第一次出现了 “滞涩感”—— 这种感觉就像用手去抓水中的鱼,明明能看到鱼的游动轨迹,却始终无法触碰。他尝试用多种解码算法破解信号:

    维纳滤波:无法分离出有效信息,信号与噪音的比值始终低于 1;

    香农信息熵分析:熵值稳定在 3.8(介于随机噪音的 4.5 和有序信号的 2.1 之间),说明信号既有规律性,又无明确信息载体;

    傅里叶变换:分解出的频率成分集中在 2.3 吉赫兹,这是一个 “宇宙寂静频段”(很少有自然天体在这个频段产生强信号),但频率分布无任何特征峰。

    “它不是在‘传递信息’,” 静流的意识核心产生了一个新的判断,“更像是在‘标记存在’—— 就像灯塔发出的闪光,不携带具体内容,只告诉周围‘我在这里’。” 为了验证这个判断,他调取了 “远翼 - 73” 节点过去 72 小时的历史数据,发现这个信号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在 3 天前就已存在,只是强度一直在阈值以下,直到今天才勉强超过标准差。更令人不安的是,信号的来源方向始终固定 —— 指向银河系外侧旋臂的 “暗物质海边缘”,那个在三元文明历史记录中被标记为 “源流禁区” 的区域。

    四、洞察的分析:冰冷的关联与预警

    静流没有犹豫,将所有数据(原始信号、匹配报告、解码尝试记录)打包,标记为 “异常 - 未知规律信号 / 优先级:高”,发送给监测站的智灵主管节点 ——“洞察”。

    “洞察” 的物理载体是核心舱中央的一个银色立方体(边长 3 米,表面镶嵌着无数微型指示灯),它的核心逻辑源自第一代智灵 “奥丁”,但经过数百年的迭代,已进化出更强大的宇宙威胁分析能力。收到数据后,立方体表面的指示灯瞬间从稳定的蓝色变为闪烁的黄色,监测站的算力分配界面显示:“70% 算力已切换至异常信号分析,20% 算力用于协调外部观测资源,10% 算力维持基础系统运行。”

    “洞察” 首先启动了 “跨站点协同观测” 程序:

    向冥王星轨道上的 “冥河射电阵列” 发送指令,调整其指向,对异常信号来源进行同步接收;

    激活月球背面的 “低频深空探测镜”,捕捉信号的低频成分(静流的监测站主要覆盖高频段);

    联系内太阳系的 “太阳风监测网”,确认信号是否受太阳活动影响(结果显示:太阳处于极小期,无异常活动)。

    3 小时后,协同观测数据陆续传回。“冥河阵列” 捕捉到了信号的低频成分,显示其在 0.5 赫兹频段有微弱的谐波;“月球探测镜” 则发现信号的强度存在周期性变化 —— 每 7.3 地球日增强一次,增强幅度约 15%,这种变化与暗物质海边缘的 “引力透镜效应” 周期完全吻合,说明信号确实来自该区域,而非中途被天体折射。

    “启动‘源流数据库’比对。”“洞察” 调取了三元文明最核心的保密档案 —— 关于 “源流” 的记录:那是一种来自暗物质海边缘的非碳基文明,曾在数百年前试图吞噬艾拉共生体文明的意识核心,最终被三元文明联手击退,但 “源流” 的本体从未被摧毁,只是退回了暗物质海,从此销声匿迹。档案中记载着 “源流” 的唯一已知特征:“能产生带有分形结构的电磁信号,频率集中在 2-3 吉赫兹频段。”

    “匹配结果:信号分形结构与‘源流’特征相似度 68.7%,频率匹配度 92.3%,来源方向完全一致。”“洞察” 的合成语音在核心舱内响起,声音依旧平稳,但每个字都像冰珠落在金属上,带着刺骨的寒意。它向静流发送了一份加密数据包,其中包含一个逻辑标签:“高度不确定性(31.3% 未知特征)+ 潜在关联性(68.7% 源流特征)+ 威胁等级:待评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