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 泰山比武(一)-《大唐之逍遥王》
第(2/3)页
泰山突兀而立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泰山踞高临下、凌驾于齐鲁丘群之上,真正成了茫茫原野上的“东天一柱“。
泰山周围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成为古人类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果我们把风景自然美的形象特征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的话,那么泰山除了从总体上和宏观上具有雄伟的特征外,还在雄中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
山下的泰安城,也是因为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安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过渡阶段。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仅在泰山的中轴线上就现存有各种石刻1800余处,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上自嬴秦,下迄当代,代代相继,佳作纷呈,成为登山途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泰山岱庙天贶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在灵岩寺还有40尊宋代的罗汉塑像,造型突出个性,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李逍遥望着巍峨的山峰,心中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情不自禁地想道:“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他与伍天赐整整费了半个月时间,才把泰山游玩个遍,呼吸着山林中清晰地空气,使得他心中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舒心。
伍天赐当初以为李逍遥游山玩水只不过是随意地玩一下就好了,没想到李逍遥居然了半个月时间整座巍峨的泰山每一处都留下他的脚印。之前他只是听说泰山的巍峨与名气,却未曾有机会登山一游,今日与李逍遥一起游玩才发现,泰山实在是太大了。
无论是山林间密密麻麻的苍天大树,亦或是云雾缭绕的山顶犹如仙境一般如梦似幻。清晨迎接着朝阳第一缕阳光,目睹太阳从重重叠叠的云海边缘悄悄地爬了上来,露出小女儿般的娇羞姿态;晌午仰望天空炽热的阳光直射山顶,哪怕是躲藏在大殿内都能感受到气候的炎热,只能隐藏在密密麻麻的丛林里,利用厚实且狭窄的树叶遮挡住阳光;傍晚,坐在山顶处的石凳上,前方一览无余,阳光不再炎热,她将自己的热量全部散发出去,现在她只想休息一下,可是她却不舍得与旁边的霞云打着招呼,使得半边天都染成红色,他们也不舍得太阳离开,向她倾诉着自己的无奈与不舍。
晚上抬头仰望星空,满天星辰一闪一闪的,向他们两人打招呼,唯有李逍遥认真地观赏着天空中的夜象,不停地推演着。伍天赐看着近在咫尺的一轮明月,为黑暗的天空点缀着一丝光亮使得他从来没有见过月亮如此的美丽,仿佛就在自己的眼前。
半个月时间下来,伍天赐的心境提高了不少,不再以前那样性急,坐立不安,他的大脑感受着宁静的夜晚,没有喧闹的人群以及纷扰的战乱,让他认真地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李逍遥静静地观察着伍天赐的变化,暗自称赞地点点头。
当天晚上,李逍遥与伍天赐决定下山。因为他们已经将整座泰山该去的地方基本上都走到了,而且每到一处,李逍遥都会自己的观察着它的风水布局,并且认认真真的,毫不马虎。伍天赐不懂风水,也不懂得观察什么,他唯一的感受就是每到一个新的景点,他的心境想法都不是一样的。
“五哥,明日你我下山吧!”李逍遥微笑地瞥了一眼伍天赐,笑着说道,“这些时日我相信你也收获不少,今日便好好地感悟一下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