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总不能让孔子一天什么都不干,就刻写教材了吧。 至于说请之前的弟子帮忙? 没有现在初中以上的水平,谁能刻写出教材? 而和高产农作物相比,冯逍所推荐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如今可是连咸阳都还没有出呢。 嬴政可不希望,在天下百姓之心,没有稳定的时候,给这些百家学说扩大影响的机会。 所以虽然冯逍,将许多技术都送到了嬴政的手里。 但是这位千古第一帝却都压着,没有着急普及天下。 而因为嬴政有着自己的考虑和布局,冯逍也没有对于这些事情指手画脚。 但是结果都可以想象,一日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普及天下,那么天下民智,一日不得开起之时。 如果说天下民智是一道大门的话,那么造纸术和印刷术就是一把打开门的钥匙。 而如今这把钥匙,掌控在嬴政和冯逍的手里。 只不过冯逍将开锁的时机,交由嬴政来掌控。 可想而知,当嬴政的布局一一落下之后,当整个神州的知识,直接撒落三十六郡之时。 那个时候,那些自以为掌控了知识的世家,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而此时的六国贵族,还不知道嬴政地布局。 他们只知道大秦,出现了一种比竹简更为轻便,雪白如雪的载体。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种东西的造价如何,只是不见大秦向天下推进。 就自认为这种东西的价值相当地高,所以随后就不太在意。 景阳、屈楚和范增,当然对于嬴政的谋划不清楚。 否则他们就不会一本正经地,在这里讨论一本书的归属。 当范增替代项氏答应了景阳的要求之后,三家地协商正是完毕。 当然,并不能因为协商完成,就立即散伙。 之前不过是初步的大框架,具体的细节,还要慢慢协商,没有几天的时间是完成不了的。 比如景氏、屈氏答应项氏的物资,都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时候,送往什么地方? 而衢州的势力,如何交接,大家之间的配合,如何进行。 这其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一一探讨。 所以今天大框架的商定,不过是开胃菜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