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拟-《大明天启》


    第(2/3)页

    魏忠贤其实明白,既然皇帝一定要做成这件事,那是谁也没办法阻止的。他只是想在做成这件事的过程中,能够让皇帝的颜面不至于受损,所以才会逼这三个人。

    卢象升道:“如果要两者兼顾,便只能由陛下亲自提出。陛下提出的理由必须是有不得已的理由,必须在国事方面由内阁和各部尚书联合来提出建议甚至作出决定。”

    孙传庭道:“哪里有这样的理由呢?”

    卢象升笑道:“还记得上次陛下的出巡吗?”

    孙传庭大喜道:“是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呢?陛下出巡,则由太子监国,太子年幼,内阁协理国事便顺理成章。学士,果然不愧为探花郎,这一颗七窍玲珑心,实在是让人佩服。”

    魏忠贤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便可以创造一个特例,而特例只要圣上发话,便可成为永例,那么圣上的威望无损,却也达到了圣上的要求。

    四人又商议了一会,最后孙传庭看向魏忠贤道:“厂公,那就麻烦您和陛下去说了,这已经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魏忠贤面色带笑地道:“很好,孙阁部和卢学士都是妙人儿,想出来的办法圣上自然是会同意的,那洒家去了。”

    朱由校之所以会想要限制皇帝的权力,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原来的历史上,皇权受制于内阁,象手诏,中旨之类未经内阁票拟的谕令很少。而朱由校登基后,先是要从内阁抢来一些权力,抢来后由自己的心意来练兵,强政,将商业与农业置于相同的地位,使得大明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力大增,荡平了女真,倭国及南洋诸国。但这时候,象中旨之类的谕令已经是很常用的,而且也没有在官员中引起什么反弹。

    因为皇帝的贤明,也因为皇帝掌握了几乎所有的权力,内阁及各部尚书都是皇帝中意的人,因而皇帝的意志其实便也是内阁及大臣的意志。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反弹,但朱由校却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一方面想要让大明成为一个开放的,皇帝与大臣一起作主的大明,实际上却一直在破坏着这一点。所以他想先从恢复原来的票拟入手,而且要把票拟制度化,让后世的大明皇帝没有办法随意改变。

    第二天是大朝会,众人见礼后,各自安座。朱由校道:“诸位爱卿,朕有意前往凤阳,拜一拜太祖陵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