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就来了五个人-《娇娥》
第(2/3)页
宋有贞瞧向个五个小娃娃。
年纪都不大,最小的好像才五岁,最大的也不过七八岁,比喜宝还要小。
模样倒是都挺好的,至于嗓音资质之类的,也不是一眼就能瞧出来的,得锻炼些时日,多瞧瞧才看得出来。
不过从唐丛山的话里,他倒是听出了点别的事儿。
“这么说你还要回去?”
唐丛山一口气喝完了肉汤,还把碗里的肉渣都扒干净了。
“可不得回去么?你是不知道如今京城的情况有多惨烈。洋鬼子到处抢东西,管你锁没锁门,家里有没有人,直接拿着洋枪冲进去就抢,抢不走的,竟然还放火烧,听说连宫里的园子都给他们烧了两座。
留下叶社长他们照顾几十个娃娃,我是不放心的。
对了,老祖宗最宠的那个唱青衣的内廷供奉陈老板知道吧?”
这些日子喜宝对于老祖宗的消息总是格外地留意,听唐丛山说起这个,不觉竖起了耳朵。
就听宋有贞问道:“你说的可是陈宥霖陈老板?”
“就是了!”
唐丛山放下碗筷,叹着气道:“我从前给他当过鼓师,也算有些交情,听说老祖宗西逃时没来得及带上他,想着过去探望一下老友,不想才刚到他家胡同口,就听到陈老板在院子里大喊,‘拿我什么东西都行,戏箱子得给我留下,不然就是要了我的命了!’”
“陈老板都被抢了?”
“可不是么?”
唐丛山一想到当时的情景,脸上都还带着惊悚。
“那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陈宥霖是位很有毅力的艺人,当年因着倒仓,六七年唱不出去,可他却偏不放弃,每天清早太阳没出来就去天坛根底下喊嗓子,有时候喊不出来,还要气得蹲在墙根底下哭一会儿,哭完了也不放弃,继续吊嗓。
连谭金荣这样的大佬都劝他放弃,说你看看哪个好角是天坛根儿出身?祖师爷要不愿意赏饭吃,再努力也是白搭。
可这句话反倒激励了陈宥霖,他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较真,更努力了。
努力了七年,终于唱出了名堂,而且还开创了青衣戏的先河,在京戏中融入梆子腔还唱红了,让之前唱昆弋腔的那些个青衣名角都得跟着他改唱梆子腔。
不然就没人听他们唱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