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活得久一些-《娇娥》
第(3/3)页
是以她只是攥紧拳头,在心里默念道:“宇文老贼,你最好过得好,活得长,起码要活到我为全家伸冤,将你就地正法的那一日!”
喜联社最初成立的时候规模小,原是在琉璃厂那边租了间小房子。
后来门生多了,戏班又多请了几个班头。
叶荣臻与牛在和商量后,就干脆在虎坊桥这边买了间大宅子,给戏班用。
如今喜联社里连班头带门生一共五十几个人,都住在里头,还尚有余地,可见牛在和在创立戏班这件事上,是当真舍得下血本的。
他舍得为戏班钱,社长叶荣臻也自然要对得起他的这些钱。
因此打戏班成班之日起,他就制定了梨园行里最严格的一套规矩,名曰《梨园规约》。
就贴在喜联社一进门的院墙上,人人打那经过都瞧得见。
这会儿门前就站着几个和喜宝一样,今日才入戏班的门生,正仰头瞧着那告示,摸不着头脑。
“上头写的什么啊?”
“不知道啊,不识字,你识字?”
“我也不识。”
“那挂这儿有什么用?哈哈哈哈!”
几个小娃娃笑作一团。
喜宝在一旁站了这一会儿,刚要提醒他们,那规矩上有几条事关他们去留,还是要看一下的,旁边一个小郎便已经给读出来了。
“临场推诿,革除。临时告假,同上,或缓留;如有特别事故,不在此例。在班思班,永不叙用。”
喜宝回头看向那小郎,十岁左右,个子与她差不多高,生得清秀,却也算不上俊朗,不过骨子里总带着点玩世不恭的傲气。
见大伙都朝他看去,他便继续读道:“在班结党,责罚不贷。临时误场,责罚。背班逃走,追回从重惩罚,不留。夜不归宿,责罚。夜晚串铺,重责,罚跪。偷窃物件,重罚,不留……”
听到这里,方才还在勾肩搭背的几个小孩纷纷站直了身子,恨不得彼此离着八丈远。
其中一个大点的孩子打量了一眼这位小郎,见他穿得十分朴素,比他还不如,不觉对他说的生了疑。
“得了吧!就凭你,也能识字?别是随便胡扯两句糊弄我们的吧?”
《梨园规约》为喜连成首创的规矩,后一直被梨园行沿用,中间或有增减,但都以此为基础。
文里出现关于规约的内容,皆为原文,一字未改。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