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京戏之韵-《娇娥》
第(2/3)页
这哪是教戏啊?
纯纯哄孩子的。
不过她还是要感激这四个小萝卜头,徒弟难教总比没徒弟教要好些。
起码宋有贞不至于因为带不到徒弟而被辞退了。
喜宝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宋有贞带好这几个小娃娃,不叫他们因为考核不合格被赶出戏班,再叫宋有贞成了孤家寡人。
上午的课从辰时二刻开始,一直要上到巳时二刻,总共一个半时辰。
头半个时辰宋有贞讲些戏曲理论知识,比如京戏的发展由来,和京剧的声韵体系。
“京戏的声韵体系是以中州韵为基础,混入京音和湖广韵而成的。
中州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尖团字和上口字的区分。
比如刀剑的‘剑’和射箭的‘箭’二字,在京音中的读音虽是一样的,却一个是团字,一个则是尖字。刀剑的剑可以读作jian,而射箭的箭就要读作zian。
再比如牵牛的牵和千百万的千在京音里也是同一个发音,可在京戏中,牵牛的牵便是团字,仍读原音,而千百万的千却是尖字,要读成cian。
吃酒的酒字,要读成ziu,心肝肺的心要读成sin之类的。
这些是尖团字的区分。
至于上口字,就是指一些朗朗上口的古音字,京戏中之所以一直采用,是因为这些字便于归韵,发音时口型也美。
最典型的要数逛大街的街,在京戏里往往要读成jiai,药罐子的药读成yuo,白吃白喝的白和千百万的百要读成bo,日要读成riyi。。
这个目前我手上没有系统总结的典籍,没法一口气与你们说完。以后开始教唱词儿了,你们自己多留心记着便是。
你们中有谁是中州籍,会讲中州话的,站起来给大伙说两句?”
宋有贞洋洋洒洒举了几个例子,低头一扫,才发现除了喜宝之外,其余四人皆是一脸懵,完全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似的,他不禁又在心底感慨喜宝的好处,收徒的不易。
于是他摇摇头,又继续往下讲道:“不会讲也没关系,后面慢慢学,总能学会的。我接着往下讲,你们不懂的听仔细些。
都是京城地区的孩子,京音是什么,为师就不与你们讲了。
接下来讲讲湖广韵……”
宋有贞口中念念有词,一一给学生讲解,待讲完了湖广韵,宋有贞又犯了要找人提问祖籍的瘾,可经过方才的教训,他长了记性,忽然看向一直在一边认真记录的喜宝说道:“喜宝,为师教过你一出《锁麟囊》的戏,你来把第三场青衣赵守贞上台后唱的第一段唱词儿唱一遍,让大家感受一下。”
《锁麟囊》第三场,讲的是贫家女赵守贞即将出嫁,其父赵禄寒为筹不到嫁妆犯愁,欲与赵守贞讲明,又不好意思开口,内疚而哭,赵守贞深明大义,反来安慰赵禄寒,表示即便一无所有也会出嫁。
这场戏是为了与前面两场戏里,富家女薛湘灵不知人间疾苦,因为对家人精心准备的嫁妆不满意,百般刁难下人之举形成对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