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全拿走才好-《娇娥》
第(2/3)页
他的这个做法我很是认同,是以我如今创戏班开班教戏,也按他的方式教徒弟,希望你们都能够成才,将来超越你们的师父,走到更好的戏台上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昂首挺胸。”
叶荣臻的话说得孩子们都胸潮澎湃的,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或许还不清楚京戏到底是什么,但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想成角,不知道成角的好处。
喜宝也是如此,但她更好奇叶荣臻的那位故人到底是谁,他又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
果然有心急的大孩子举起手来,叶荣臻示意他说话。
那孩子站起来就问:“叶社长,您的那位故人到底是谁?我们将来出科,在外面遇到了,也要敬他茶喝,感谢他把这么好的理念传授给你,叫我们都得了利了。”
叶荣臻的故事课氛围一向很好,学生们也都不拘着,哈哈笑起来。
叶荣臻偏要卖关子,嘿嘿笑道:“我的这位故人,可不止做了这一件好事,他是咱们梨园行公认的大善人来的。你们都知道咱们现在用的好些本子,都是谢先生留下来,无偿给咱们用的。
可你们知道谢先生为什么会无偿给咱们梨园行写本子吗?”
众人又摇头。
叶荣臻瞧着大家一脸茫然的模样,深感梨园变迁之快,没有对历史人物有过系统的记载,以至于当年脍炙人口的事迹,到今日却无人知晓。
当时无人不知的名角儿,如今却没了姓名。
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好多,于是又继续讲道:“我们那会儿唱戏,还没有形成今日的气候,一场戏下来,大角能赚到十几两银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的那位朋友幸运一些,因着唱到了台柱,拿的包银高一些,却也高不了几两。
那会儿谢先生的父亲是个怀才不遇的穷书生,因着对戏曲的热爱,经常到园子周边蹭戏,我那故人与他一见如故,经常借着探讨剧本的由头接济于他。
虽然他再三表明是赠予,但谢老因难为情,每次都会打下借条。虽然因为一直怀才不遇,经济又实在不好,从未还过。
我那故人也从未含糊,就这样一直接济谢老,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三千两那么多。直到谢老回了老家,断了联系。”
听到这里,孩子们都纷纷撇嘴,大有些不耻的感觉。
就连喜宝都有些生气了。
大名鼎鼎的谢先生她也有些耳闻,很是博学多才的一位学究,以前在祖父身边时,时常能够听到他的门生讨论这个人。
但没想到谢父竟然是这样的人,欠钱不还还断联系,既然如此,又为何要写借条?
真是道貌岸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