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一群大忽悠-《娇娥》


    第(3/3)页

    她可是输不起的。

    谭小福也被蒙在鼓里,跟着说道:“没错,四爷爷。要不您还是等初考核结束之后再来签关书吧,我可不想叫人说我胜之不武,是仗着自家的势才第一个签下关书的。”

    谁知道谭金荣和叶荣臻竟哈哈笑了起来,谁也不肯给他们解释一句。

    二人笑得太久了,直接显得喜宝和谭小福很蠢,互相看向彼此,眼中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

    一直到叶荣臻真的给谭小福签下关书之后,喜宝才知道喜联社收徒弟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初考核。

    所谓的初考核,不过是看个印象,但凡有学戏的天赋,或者天赋不足,努力来凑,亦或者父母无踪无家可归,不收下就得流落街头的这些人,只要投到喜联社门下,不是缺胳膊少腿绝对学不了戏的,一般都会收下的。

    压根就没有什么高低评分一说,而喜宝一直心心念念的初考核第一,压根就不会出现。

    班头们之所以会默认初考核的存在,在学生的心里造成这种假象,就是想要学生们尽最大努力表现自己,好叫班头能尽早地看出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当来学习。

    再者也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看清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戏班生活。

    若发生如谭小福这样的事,就会把家属或者保人叫来再度商讨,要么家属或保人妥协,将人领回去,要么就会直接签下关书,以后这名学生就正式算是戏班的人了。

    断没有叫家属和保人再跑一趟,特意来签关书的道理。

    也就是说,从家属将学生送来戏班之后,戏班顶多只会请家属或者保人来戏班三次,第一次是送学生过来,第二次是将学生领回或者签下关书,若有第三次,只能是等学生出科或者半途犯错被逐出戏班要由家人领回。

    为此,喜宝还专门抓了喜梅等人来质问。

    喜梅他们回答得也很理直气壮。

    “笑话,我吃过的苦你凭什么不吃?再说你有什么损失吗?”

    当然这都是后话。

    总之喜宝这会儿站在唐丛山的边上,看着谭金荣和谭小福往关书上按手印儿,总是忍不住去瞪唐丛山。

    唐丛山也给她瞪得有些不好意思了,终于忍不住看着她道:“你想说什么不妨直说,我这右边脸都快被你给看秃噜皮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