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上街拉客-《娇娥》


    第(3/3)页

    可谁的声音也没盖过喜宝去。

    她这一句唱出来,就连一只脚已经迈进门槛去的张老板都听见了,忍不住回头寻找唱戏之人。

    那些被挤到五丰茶楼台阶上踮脚看角儿的戏迷,更是已经第一时间发现了喜宝的存在。

    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道:“好俊的刘金定,好响亮的嗓子!”

    众人原本就被刚刚的声音吸引,在四处寻人,一听这话,又顺着此人的目光看过去,终于瞧见了站在五丰茶楼门前的喜宝。

    只见她穿一身红底牡丹刺绣的对帔,头戴钻石头面,两颗红色的大绒球,各配于头顶和左侧边,俊扮着的一张脸三分英姿七分柔美,不是刘金定又是谁?

    不待大伙儿瞧清了喜宝的长相,喜宝便又做起动作继续唱道:“儿夫南唐去报效,昼夜里思念心焦——”

    “好!”

    人群中四处都有叫好的,大家都被喜宝的精湛演绎而折服。

    尤其一些京城慕名而来看张老板这场《群英会》的戏迷可太明白喜宝的好处了。

    京城的一些角儿,尤其是唱老生的,唱戏的时候为了能够表达充沛的情感,往往要收着唱,声音传得不够远,这就造成了前排客人听得真切,后排客人几乎只能瞧个热闹的情形。

    就算是用小嗓唱戏的小生和旦角,也很少能把声音清楚地传到最后一排去的。

    但京城的观众懂戏的多,你让他在听得清和唱得好两个里头作取舍,他还是要选唱得好。

    本来嘛,你今天抢不到前排的座,明天来早一点,坐到前排来,不就听得清楚了?

    但你要为了嗓门大而唱得不好,那不管坐哪儿都没用了。

    松江府的戏迷则不大一样,戏界常说松江府的戏院多为流水码头,客源多为来往的商客,他们更务实,我钱买了戏票,我就得听清楚,不然我这钱不白了?

    所以先前很多京城的名角儿来松江府发展,少有吃得开的。

    但喜宝则很不一样。

    如果说方才喜宝随便念的一嗓子,就能吸引到大家的目光,是因为松江府的戏迷喜欢声音洪亮悠扬这一卦的角儿。

    那这会儿喜宝一句唱完,大伙儿的眼睛都在她身上离不开,就是因为她的表演实在是太过惊艳。

    一刹那的工夫,把一个小妇人因思念担心率兵打仗的丈夫而表现出的愁闷、娇柔又内夹几分决心的样子演得淋漓尽致,叫戏迷的心一下就揪住了,只想跟着她继续看下去。

    这样既唱得好又能把声音传得这样远的角儿,在戏界可真是不多。

    张老板算一个,可真要较起真儿来,他出彩的地方主要在武艺精湛,若是论细节处理,可就远不如喜宝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