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情报和总结-《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3/3)页

    按照历史书上的说法,大凌河之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围城

    大凌河城虽被金兵多次摧毁,但原有墙基还在,因此修城进度较快。如果黄太吉动作稍慢一些的话,大凌河城就有可能峻工了。

    但是黄太吉没有给祖大寿足够的时间,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时,便带领这大军兵临大凌河城下了。

    而这时,城墙雉堞还没修完,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这次大凌河之战,黄太吉吸取了在攻取大明内陆城池时候的教训,不敢再像从前那样硬攻,要知道,他们之前,在大明腹地,可是狠狠的吃了几个攻城的亏。

    于是这一次,黄太吉改成了围困。他命令后金军绕着大凌河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兵法云十则围之,这次战役当中,皇太极至少出动了五万大军,加上四道壕沟一道墙,祖大寿的一万多人马想突围已绝对不可能!

    大明的军队没想到后金鞑子会改变战术,弄出这种狠招,而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不了几天,大凌河城中就断粮了。

    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接下来,就是第二阶段了,这一阶段被称为是打援。

    祖大寿的这支队伍是关外军最有战斗力的,以骑兵为主,是关外一支铁骑。祖大寿这人和毛文龙有些类似,很是善于拢络人心,这一点从他们两个不约而同的认了许多义子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

    祖大寿的部下在关键时刻都是能够为他付出生命代价的生死弟兄。尤其是这支队伍又经过了袁崇焕的严格训练。历史上有记载说是明之精兵尽在此。

    对这样一支队伍,大明朝廷自然是不会坐视不救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