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黄太吉几次三番的劝降,做出各种保证,可是,鞑子的信誉也就那样了,谁都不敢相信,哪怕这个人是后金的大汗黄太吉,也是一样。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黄太吉不敢攻城,而城中的明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突围。 又挨过了一段时间,在九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大明在被后金鞑子围点打援了好几次之后,终于接受了教训,组成了一支四万人的援军一起前来救援大凌河。 率领这支部队的是监军道张春。张春,举人出身,在收复永平四城中,表现突出,为孙承宗看好,这次大凌河被围,孙承宗力荐他挂帅,朝廷派他为监军道。 按照历史记载来推算的话,张春率军赶赴大凌河城救援的这一年,他应该已经六十五岁了,年过花甲过了耳顺,马上就要到古稀了。 九月二十七日,大军过小凌河直逼大凌河城,在距大凌河城十五里处时,与后金鞑子相遇。张春为了扼制骑兵,动用了许多战车,战车上配有火器,双方交战开始,八旗兵吃了些亏,冲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战车阵缓缓向前推进。 你有矛,我就有盾,战争就是这样。明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金兵已经拥了威力无比的红衣大炮,此时正横于大道中间,恭候着明军的到来。 待明军进入射程,四十门大炮先后发射,明军的阵营当时就乱了,皇太极率军冲了上去,明军被杀得节节后退。 兵败如山倒,张春想扼制溃逃,可是毫无作用,最后连他自己也被卷进了败退的大潮中。 此战,张春和他的三十余名将领被生擒,总兵吴襄和宋伟仅率数十人侥幸逃归。浩浩荡荡的四万增援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了,从这以后,朝廷再也没派来过援兵。第四次的增援几乎是全军覆没。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大凌河之战的第三个阶段了。 张春来援,明金双方杀得惊天动地,但祖大寿在城中按兵不动,丝毫没有反映。 没有办法,大凌河城中断粮已经近两个月了,所有该吃的都吃了,不该吃的也都吃了,除了人之外,已经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再吃了。 祖大寿已经丧失了组织和配合增援的能力。而现在,张春又败了,大凌河彻底陷入了绝境。 这时的大凌河城内已是一群一阵风刮来就能吹倒的奄奄一息的饿汉,如果金兵乘胜发动攻城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将大凌河夷为平地。 但皇太极没这么做,反正到了这会儿,大凌河已经是案板上的肉,随他怎么拾掇了,所以,最好是能够把利益最大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