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华夏陆军组成的辽南防线,是从金州城开始计算的,金州城后面的南山关,被标号为“第一堡垒”,其后就是“第二堡垒”、“第三堡垒”这么一路排序下去。 这一处被标号为“三号堡垒”的关卡,距离旅顺南城大约有20公里左右。 “三号堡垒”正好处于金州地峡西岸的一处平坦地域,由河流的泥沙冲击而成。其北面正好就是海岸线,而在东北面方向,也就是正对着金州方向上,恰好是一片连绵的丘陵。丘陵的最高处海拔还不到三百米,山上草木茂密,地形起伏不定,使得骑兵难以通行。而在其南面方向上,就是起伏更加剧烈的一片山脉。 金州向这个方向而来的官道,正好就在正东面的方向上,官道恰好就是从这两片丘陵、山区之间穿过,适合骑兵移动的地方还不足500米。 可以说,这里根本就没有传统骑兵进行骑射、机动的空间,最适合的还是就像华夏骑兵营那种阵列骑兵发挥出其最大的威力。 相比于前面的“第二堡垒”,这处“第三堡垒”更有利于华夏军作战,甚至于比南山关更适合进行打阻击战。 华夏陆军辽南地区的指挥部,早就在这里设下了几条防线。其中第一条防线就在东面的那一处狭窄通道内部,工兵带领这辅兵们在那里挖掘了一条壕沟加一堵胸墙组成的防线。 扎克丹把骑马步兵营部署在了胸墙的后面,剩下一个骑兵营外加旅部直属的骑兵将近1000骑兵,安置在了防线的后面作为机动部队。 而指挥部设立的第二条防线,则是在第一条防线南面几公里的地方,那里有一条从山区之中流出来的河流,整条河流的狭窄到可以直接渡河的地点共有两处,另外还有一座木头材质的桥,第二条防线那里也修建了一系列的简易工事,并由一个连的部队驻守着。 岳托在发现了南山关上的华夏守军撤退的事情后,迅速跟进,当天就赶到了“三号堡垒”的东面地区。 他带着戈什哈一起登上了侧翼的山头,看了前面被华夏军牢牢控制的那“第三堡垒”的地形之后,登时沉默了下来,久久无语。 他脑海之中不断的浮现出了之前几次和陈信麾下兵马战斗的情景,他发现华夏军每一次都能选择最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战场。 前面那条防线,和岳托本人当初在复州河入海口见过的哪一处阵地相差不多,在壕沟和胸墙的前面,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陷马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