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节 私塾先生-《穿越水浒之我是鲁智深》


    第(2/3)页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和道家学者。

    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治国兴帮。周敬王二十四年,越国与邻国的吴国王阖闾在槜李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导致吴王阖闾阵亡,从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展开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决战,结果是越王勾践大败。最后带领着仅剩下的五千名残兵败将兵逃进了会稽山。范蠡于勾践穷途末路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将西施加以训练后送给了吴王夫差,媚以女色、里应外合兴灭掉了吴国。

    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功劳最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溜出的国都会稽城的东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他给写信给文种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

    后来范蠡辗又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谓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范蠡死后,葬在附近的山上,因此而成为陶丘之名。

    一代名相与著名商贾的墓地竟然成了今天鸡鸣狗盗之徒弟的藏身之地。

    鲁达来到墓碑下,伏在地面使出伏地听声的功夫窃听着墓穴中传来的声音。只听到有个粗哑的声音道:“加亮老弟,白天你刚刚来过,怎么又来了呢,这样的来往过于频繁恐怕不太好吧。”

    加亮先生道:“大哥,本来今天我也不想再来的,但是晚间我无意之中听到了一个消息,所以就特地跑来告诉你一声。”

    鲁达一听,这个加亮的声音不正是那位闻焕章雇用的吴先生的声音吧,心道我说怎么一打眼就看到这小子奇奇怪怪的吗,果然不是什么好鸟!

    这时那位大哥又道:“加亮老弟,什么消息快说来我听听。”

    吴加亮道:“今天我的东主闻知县那里来了一位从东京来的客人,带来了个重要的消息。”

    那位大哥道:“来的是什么样的客人,带来了什么重要的消息。”

    吴加亮道:“来人自称是什么虎威将军鲁达,带来了你曾经说过的那对宝贝羊脂玉镇纸狮子的消息。”

    那为大哥一听似乎感到格外的兴奋道:“老弟你详细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