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2/3)页

    带着一半兵马,悄悄摸向胜东关,与蔡州不同,虽到了三更时分,关头上还有一些西夏兵站在关头上围着篝火取暖守值。唯独的好处就是火光遮蔽着视线,不易看到远处雪地一团团黑影向这边接近。

    王光祖道:“苗将军,略有些麻烦。”

    苗授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将士,问:“能shè否?”

    “能。”

    有一人说道:“苗将军,恐不能全歼。”

    西北战争开始,无论是火炮或者神臂弓皆发挥了作用。不过两样武器也有各自的缺点,火炮成本太贵,士兵cāo作生疏,神臂弓对臂力要求太强,准确率低。当然,神臂弓会比火炮更适用,虽威力不及,不过胜在成本低。发挥了作用,但武器不是万能的,主要还是人的因素。火炮未带来,整个宋朝也不过仅五六百门火炮,分到陕西路的只有四百门左右,一半集中到了怀德军。这一半的一半为了迷惑敌人,又调到赏移口一线。还有,但今天晚上的袭击派不上用场。能用的只有神臂弓。

    神臂弓不可能会穿过墙垛,强行将敌人击毙。

    苗授道:“西夏士兵,能有几人能穿上棉衣?”

    仅一句,大意就明白苗授的意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西夏机jǐng,不可能复制李朔雪夜入蔡州的奇迹,那么就利用寒冷的天气,敌人行动缓慢,赢得时间。

    说完,苗授挑选身体素质好的兵士,准备放箭。

    其他人准备攻城挠钩。

    看到大家准备完毕,苗授带着一百余名手下,持着神臂弓,沿着雪地象蛇一样游到胜东关的关墙前面。苗授睁大眼睛,看着关头上夏兵的动静,见无人注意,做了一个手势。

    一百余兵士站了起来,猫腰踩弓,弓弦渐渐拉满。

    苗授又看着夜空,外面的雪早就停下,可峡谷里因为气温太低,仍然带来星疏的雪花。两边是崔嵬般的高大的山峰,山峰尽头是幽蓝深邃的天空,就象是一线天,神秘又让人觉得有些心悸。苗授将视线又转向对面城头,几垛篝火不停地跳跃着火花,几十名守值的西夏兵力正在说笑着什么。他狠狠地划了一个手势。随着这个手势落下,一百多支弓矢随着脱弦而出,向城头上飞shè过去。

    此时,荡羌寨一片人慌马乱,自入夜后,宋军大规模地从平夏城将军队调出,向荡羌寨移动。两者xìng质截然不同的,同样是没烟峡,一个是前峡,一个是真正的峡谷,气温最少相差十度以上。隆冬时分,晚上肯定很冷的,不过前峡气温仍然在人们忍受范围之内。

    王韶与种谔全部来到荡羌寨,安排将士入寨休息,二人没有睡下,正在等候前方消息。

    策略乃是王韶想的。但之所以称为奇迹。皆是难以复制的战役。一样是寒夜奇袭之战,情形多少有些两样。成功了,就会在很短时间夺下胜东关,失败了。将士身体冻得僵硬,若是西夏人凶悍,苗授二将甚至能折损大半将士,大败而归。

    二人坐在荡羌寨的中衙内。围着炉火取暖,种谔不自信地说道:“子纯,当初我要请战,你不准,这二人率兵,我很不大放心哪。”

    “子正,不是你对我不放心,乃是对郑公不放心。”

    “郑公有识人之能,但万一呢。此战非是名将,不可胜任。”种谔客观地说了一句。

    郑朗用了许多将领。有的成功,有的持平。例如昔rì王原兄弟、杨八望兄弟,郑朗不可谓没有载培,载培了,让他们读兵书战策,也不错,但仅是不错而己,还不能称为名将。还有的将领用得也不大成功。当然,做到郑朗这一步算是很不错了。但证明了一点,即便郑朗提拨的人才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名将之才。

    就算不错,就算以前苗授与王光祖也入了种谔与王韶的法眼。

    但能保证他们能胜任这次军事行动?

    王种二人翘首以待,一会儿荡羌寨渐渐陷入黑暗与平静之中。风雪之中,整个大地,自西北到中原,几乎所有地区都在梦乡之中。唯独京城仍然歌舞升平,夜sè未央。

    郑朗还在三司处理政务。

    呷了一口参汤,拿起一盘五香核桃仁当夜宵吃。

    郑朗为什么钦佩赵祯与范仲淹,那种苦逼生活真的学不来。也不能说不好,在其位,谋其事,何必非要将身体熬得极其苦逼?处理好事务的同时,不妨适度地保护好身体。

    参汤补元气,赵顼派人送来的,核桃仁补脑,大脑不管用,那可糟糕了。

    但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什么事务都领手过来,虽做得不错,可让手下缺少了成长,以至大树一倒,蜀国全部趴下。郑朗敢于放手。不过改革之初,也害怕轻重其他大臣不能掌握。这一点很重要,重了必敛民为谋财,一旦到了敛民谋财的地步,史上王安石会带来什么样的sāo动,自己手中就会出现什么样的sāo动。轻了也不行,轻了官员没有作为,所谓的改革成为一纸空文。

    还有一个私心,无论是韩琦,或者后来的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争执,以及蔡京等人的专权,让郑朗害怕,因此层层分权,特别是对宰相权利进行种种制约。宁可自己做事艰难一点,也不能形成一种坏的惯例,当然或多或少堵住了一些人说自己舞权专政。还不是主要的,他自南下后,就离开了朝堂,这一离就是十几年了,只能对大的事务知道,细节一概不知,故去年富弼说西府混乱,领手西府,今年又领手三司,那么国家究竟是什么情况,自己心中就有数了。

    这个更重要。

    不知己,不胜利。

    参汤喝完,又喝了一杯浓茶,继续伏在桌面上,处理政务,有多累,别的不提,至少郑朗视力逐步下降了。

    不得不让小吏挑起一盏更明亮的蜡烛,叹道:“老啦,眼睛不中用了。”

    后面几个小吏不说话,郑朗奇怪的扭头,看到赵顼站在身后,眼中有些晶莹,连忙起身施礼。

    赵顼哽咽道:“郑公。”

    “陛下,怎么啦?”

    “郑公辛苦了。”

    “陛下,”郑朗哑然失笑:“陛下多想了,无论作为人君,或者做为大臣,想做一个好人君,想做一个好大臣,不辛苦怎么行呢。”

    “郑公才年过五十,朕很害怕……”

    “不用怕,臣这个身体,最少还能服侍陛下十年,十年大约能办到吧。”

    “郑公……”

    “陛下,这么晚了,来三司有何贵干?”

    “朕只想看看郑公。”

    “都是一些琐碎的事务,臣还能处理得好。”

    赵顼默默无言,昔rì随郑朗在郓州,多写意啊,无论什么事务,郑朗信手著墨,立即批阅。然而进入中书后。数次喊累了。有多累。他是知道的。两年多来。包括节rì,假期不满一个月。大多数时间处理zhèng fǔ务到二更三更时分。再好的身体,长久下去,也不会再有好身体的。看着郑朗的脸。赵顼居然难过地说不出话来。

    郑朗沉思了一下,说道:“陛下是担心西北吧。”

    “朕有点担心。”赵顼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