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中元-《大汉嫣华》


    第(1/3)页

    用过早膳,张嫣往太子所居院落找陈瑚,见两个侍女立在房外,而陈瑚在窗下梳妆,她探头笑道,“舅母已经够美了,不用再对镜细梳描。(求魔 http://www.4xiaoshuo.com/0/101/ )万)shu(书)lou

    瑚吓了一跳,嗔道,“好好的女孩子,这么皮。莫怪你舅舅总说你像个猴子。”

    “那我这只猴儿还你的大礼,你可还喜欢?”

    “鬼灵精怪的丫头。”陈瑚轻按她的额头,红了颊。

    “嗳,我舅舅呢?”

    “太子昨夜与羹颉侯一道,在太上皇生前所居庭院喝酒,子时才回房,”陈瑚叹了一声,神情似忧似喜,“我命人做了桂花糖,同他吃了半夜,才服侍他睡下,不过躺了一会儿,今早又出去了。我真怕他将心事闷在心里,生生闷出病来。”

    “那舅母陪他去散散心,他就会好了。”张嫣笑眯眯道,递出藏在背后的河灯。

    “这是?”陈瑚若有所悟,星眸闪闪发亮。

    “我听我娘说啊,”张嫣洋洋得意道,“他们小的时候在老家,若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相约去放河灯。一个河灯代表一个悲伤,把他们统统放掉,就能够开心了。”

    午后,刘盈在逼仄的房中抄写《孝经》,洁白绢帛之上,兔毫之笔写出字字工整,一丝不苟,祖父之恩,大如深海。他不能一一回报,也只好手抄一卷《孝经》,焚于灵前,聊表寸心。

    “殿下,”长骝立于房门之处,瞧着殿外站着的人,笑着弯下腰禀道,“太子妇来瞧你了。”适才清冷的小室,只因得陈瑚走进来,便亮得一亮。

    “眼圈都是黑的。”陈瑚伸手抚平他的眉角,“你这样劳累,太上天上之灵见了,也不会安心的。”

    他微微一笑,搁下笔,柔声道,“你过来瞧啥?”

    “一定要瞧啥才能过来么?家里闷热,我听过新丰城里有条河,你陪我去看看好不好?”

    他听了这个家字,不由一怔,微微温暖。抬头瞧妻子期盼的眸,便点了点头。

    “这儿水流太大,”陈瑚站在岸边,伸手试了试河水,皱眉不快道。

    “转过那道弯有一段水要缓一些。”刘盈笑道。

    “嗳,”陈瑚讶异回望道,“你又没有来前问过人,怎么知道?”

    “你不知么?”刘盈负手站在那儿,淡淡道,“这新丰城的一街一道,都是按丰县建造。”丰沛是他人生中一段清浅的回忆,一道街有几个弯,都清楚的记得。

    “瑚儿,”他笑看妻子,“巴巴儿叫我倒这儿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陈瑚讶然望他,有些懊恼,“你怎么又知道?”

    “因为你脸上都写着呢。”藏都藏不住的小雀跃,谁看不见?

    陈瑚笑着拍拍手,于是有随人捧出数盏河灯,“太子可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

    他在心中算了算,讶然抬头,“今个儿是盂兰节。”

    七月半,是一年中时辰最阴的日子。传言道:七月半,鬼门开。每一年中元之节,当年逝去的生魂就会返回阳世,再见一见眷恋的亲人。

    爷爷。

    陈瑚握上他的手,诚挚道,“太子,我陪着你一块儿等到天黑,然后一起放河灯为太上皇祈福,可好?”

    盈点头,取过灯盏在掌中翻覆,本以为只是凑巧,却越看越是心中有数,这桐漆布质地,这扎灯手法,分明都出自老孙头之手。

    这便不能说是巧合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