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规定;左右的领主,贵族,官员,土地主,必须在长子五岁后送到佩斯城作为人质生活,直到他自己死亡需要儿子继承家业的那一天。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拔都算是初步在匈牙利,建立起一套还算稳固的统治架构。 这套架构肯定不是那么完善,不过对现在的拔都来说,够简单,稳定运行匈牙利这台国家机器,这些措施已经完全足够。 制定完政策,消灭匈牙利境内的零星抵抗,则变成了西征军这半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前面的社会构架改革,匈牙利境内除了极少数的山区偏远地区,只要是稍微大的城市全部都已经在西征军的控制之下。 不论控制的程度怎样,至少表面上这些地方是臣服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匈牙利人都愿意接受蒙古人的统治。毕竟蒙古人的生活习性和匈牙利人相差甚大,天然就容易思想排斥。 这些排斥在原因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如;人种不同,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等等。 就连之前的库曼人,那么温顺,都能遭到匈牙利除贝拉四世等少数人全国的抵制,更别说一言不合拔刀的蒙古人了。 拔都不是个蠢人,不会天真地认为,这些匈牙利人打败了,就会变成温顺的羔羊。 毕竟,再温顺的羔羊仍旧拥有一定野性,红了眼睛也是会顶伤人的。 之前的一番重构统治架构,就是先为这群匈牙利人构建一个制度围栏,防止其冲出围栏伤害自己。 接下里,便是彻底驯服这些匈牙利百姓了。 在东方,这个行为有个名字叫做“治国。” 春秋时期就流传着一段话;‘治大国如烹小鲜。’ 已经把治国诠释得十分透彻。 烹饪出来的食物自然是色香味俱全最为成功,治国也是一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富足才为盛世光景。 只是,不管是烹饪美味还是治理国家,都要讲究方式方法,走对路子才能达成目的。烹饪如果掌控不好火候就会把菜品烧糊,治国若是行将纠错,只会招来乱世大祸。二者造成结果的影响自然是千差万别,可道理是相通的。 换句话来说,人类辉煌的文明,何尝不是自然烹饪出的一道菜肴呢? 说实话,对于治国,出身蒙古的拔都并不那么擅长。和成熟文明的统治者比起来,毕竟拔都就再聪明,也要受出生环境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蒙古帝国十分年轻,建立也这么多年了,拔都也不是创业一代。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年蒙古帝国为了扩张地盘南征北战,大大开阔了眼睛,拔都读了不少各个国家的文化精髓,对于治国这件事,还是有些不成熟想法的。 这也算是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糅合百家,俯瞰世界了。 拔都打算在匈牙利运行的方式,也是比较胖通用的治国手段。 即恩威并施,也可以唤作胡萝卜加大棒。 这种方式的好处一句话可以概述其的精髓;团结大多数,打击少数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