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故,这天夜里,道询大师房内烛光彻夜通明。 若不是大师褪去了头顶厄烦恼丝,怕是到了早晨,其面前书桌上,怕是会被抓落数十万缕头发。 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句话,在道询大师这里得到了充分验证。 因为,翌日清晨,一张结构细密的桥梁草稿,已然在大师面前跃然纸上。 一缕清冷的红光从窗户缝隙钻进来,大师抬手遮住日光,疲惫的脸上皱纹高壑紧紧挤在一起,笑得十分欣慰。 上午,章邯刚起床没多久,大宦官就进寝殿向他报告说,昨日那个大和尚派遣弟子,进宫送来一叠图纸。 章邯闻言,赶忙把手中抹布递给一旁的侍女,顾不得吃早饭,就找了一个凳子,接过大宦官递过来的图纸查看起来。 道询大师命弟子送来的图纸,便是昨晚彻夜劳累的成果。 不得不感叹,活到道询大师这个年纪,只要学识在线,做起事情来,确实让人感到妥帖,惊喜。 没不出意外的,章邯在看完道询大师送来的草稿期间,脸上的笑容都没停下过。他心中对这个老和尚再次高看一看。 忽地!章邯想到穿越前自己苦逼的加班生活,只知道埋头干活,却每次都做不到点子上,也难怪自己毕业几年,兢兢业业,仍旧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小职员。 看看人家道询大师,领导刚下了任务,人家第二天一早就把阶段成果呈上来了。 且不管方案是否具有可靠性,章邯这个外行人也不不出来,需要下面专业人才核对论证。但就是人家这种做法,这种态度,属实就是让他感到妥帖外加满足。 道询大师画的草稿是最简单的一批,也就是帝国西边横跨印度河两岸的桥梁粗略图。 章邯看了下,和之前张载行和他介绍的大师之前主持修建的獭窟屿桥结构有些类似。 不过,显然人家大师也是用了新,图纸上根据昨日章邯给予的资料,对桥体的结构做了一番改进。 别的不说,单说桥体链接方式,就不是如獭窟屿桥那样一小段、一小段用孙某结构拼接而成。而是巧妙利用大明新研制出来不久的水泥,以精铁、钢材为骨架衔接而成。 这种桥,不似常见的那种拱桥,已经有一些后世直桥的感觉。 但章邯毕竟是后世来的,一眼便看出道询大师设计的这座跨河直桥,与后世自己所见那种跨江大桥的差异性。 那就是;后世大桥中间桥的两侧,都有两根巨大的钢架立柱,立柱上延伸出一根根粗大钢制绳索,延伸如蛛网一般扯住桥梁两端,起到一个托举的作用。而不像现在的大多数桥梁一样,主要依靠桥面地下那一排高大的立柱对桥体支撑。 章邯自己也就是个外行,这也只是他的主观猜测罢了。 于是便提笔,循着脑海中的记忆,把自己前世看到了黄河大桥的模样,取出一张洁白宣纸,在上面画了出来。 期间,经过几次修改后,才彻底画出记忆中的八分相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