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也就是培养大夫。 这些大夫的数量一定要多,不限于太医,能走到地方悬壶济世最好。 至于太医院具体该如何运作,朱友宁全权交给了阳叔子处理。 不料阳叔子却一副为难的表情。 “陛下,臣虽有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臣无所师法,臣的医书在剑庐被五大阎君一把火烧光了,不然的话......” 听到这里,朱友宁立刻让人将一沓子书抬了出来。 见状,阳叔子面色不解。 而等他靠近那一大堆书时,脸上惊讶之色溢于言表。 因为这些书,全都是他在剑庐的藏书! 《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脉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经集注》、《诸病源候论》、《黄帝八十一难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 “陛下,您怎么会有这些医书?” 朱友宁并未解释回答,只是问道:“阳叔子,有了这些医术,你总该能好好施展手脚了吧?这些医书,你可以大肆印刷,钱不是问题!” “陛下放心,有这些东西,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阳叔子拱手道。 朱友宁点了点头,随后又不忘叮嘱道:“阳叔子,你非但要让太医局成为大梁最高医学教育机构,为大梁输送大量医学人才,还要想办法提高地方医学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当然,后者才是关键。” 听到这话,阳叔子非常意外。 如今这个世道,地方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甚至有些边远之民,在得病后只能求祝巫觋。 这样就平白有不少人丢了性命。 而朱友宁能有这种想法,难能可贵。 当然,这也是一个医者义不容辞的事。 其实,阳叔子一直觉得自己之前隐居山林是非常不负责的事。 有一身医术,自当悬壶济世,救民于水火。 如今,阳叔子担下重任,也算是为之前的自己赎罪了。 想着想着,他顿时一拱手,认真道:“臣谨遵圣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