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5道询上西天!-《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第(1/3)页

    为了招募这些农民熟手,张载行大手一挥,可是给出了每人分三十亩好地,十年免租的优渥待遇。

    并且,张载行还向这些人保证,会根据他们擅长种植的作物,把他们分到不同的村子做农官,来教导本地村里农民各种种植经验。且这个农官不是免费的义务劳动,是实打实每年朝廷发工资的,且还具有一定权利,相当于大明的基层公务员。

    这还不算完。

    张载行还向这些人保证,他们之间但凡有光棍,不论男女,大明官府会极力为他们配婚,让他们美滋滋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有家属的,但凡干满五年,还可以申请将宋的家人接过来享福,且船票,车马费免费,大明朝廷全程报销。

    你以为到这里就完了?不,还没完。

    张载行还信誓旦旦对他们保证说,只要到了大明,他便会上书陛下在各地基层衙署增设农业署,直接打通他们的上升通道。

    华夏自古都有故土难离的情结,几千年的发展,更是发展到了巅峰。

    就算张载行开出如此丰厚的条件,利用种种人脉关系,也才搞到这么几百号人,可见,这种思想的根深蒂固程度。

    这些工匠,知识分子,商人,农民的到来,固然能给大明带来不一样的亮色。但要说张载行他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抑或是拐来最大的人才,却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和尚。

    此宋僧俗家姓王,法号道询。

    其生于公元1174年福建惠安净峰,算起来,到了如今1237年,已然63岁高龄的年纪,之前乃是洛阳白沙寺庙的主持。

    这就不免让人纳闷,为何张载行居然从千里海疆外,请来一个这般大岁数的宋僧?

    难不成,是让这厮到口灿莲花,传教诵经不成?

    想来,对他不了解的人,大致心里第一便是升出如此疑惑。随即随着逻辑,便会再次发出疑问;

    难不成,这厮身上还有诵经之外的大本事不成?

    别说,人家还真有,且不只是有两把刷子那么简单。

    若说道询和尚诵经念佛的本事,在历史上倒是没留下什么名头。可人家副业,可是让其在史书上大大占了一席之地。

    人家的副业便是-建桥。

    据史书记载;

    道询"尝募建晋江乌屿石桥,名凤屿盘光桥,与洛阳桥相望,修广皆加之。其余修桥梁二百余所,而惠安峰崎青龙桥、獭窟屿桥尤其著者。"晋江凤屿盘光桥,"旧有石路,潮至不可行,……僧道询建石桥一百六十间,长四百余丈,广一丈六尺。是桥与洛阳桥海中相望,如二虹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