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关于“挤毛巾战术”还有个经典案例: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当时生产一个零件以后会直接用喷压枪将零件上的切削液给吹掉。 可采用“挤毛巾战术”后,工厂禁止了这样的做法,切削液不能够被白白地浪费掉,必须严控喷枪将切削液吹到回收利用的装置中,进行再次利用。 现在这种浪费个几秒钟,浪费几滴切削液,这些在生产过程中极为细小极为细小的东西,在眼下的霓虹各家工厂里都抓得很紧。 一些黑心老板更是借着这些“浪费”的由头,拼命地压榨员工的薪水。几乎到了只要不会促使你辞职,他就敢拼命地扣你薪水的程度。 “开源节流”这四个字,大部分人显然都只能做到后面两个字。 像这些工厂的老板,至少还敢跟自己提价,而不是第一时间想着去压榨工人,搞得加藤荣治都不知道是该在心里夸他们还是骂他们了。 或许连这种事都要犹豫的自己,才是最不合格的那一方。 加藤荣治最后选择了提价5%,不过这件事也促使他下定了决心。 早在之前外汇市场那边结算后,他就产生了将制造产能往种花家那边迁移的念头。 既然现在“挤毛巾”战术已经出现了,那么很快霓虹制造业应该就会开始玩“共体时艰”和“种花制造”了! 共体时艰,简单的说就是不再招募新员工——注意,这里说的新员工指的都是终身雇佣的那种员工。公司会转而大量雇佣临时工,老员工降薪,全员勒紧裤腰带,共渡难关。 霓虹工厂的这种行为,要是放在鹰酱,鹰家人早就炸锅了,甚至可能拿枪跟你拼命。 当年鹰酱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卡尔特零件,被霓虹生产的零件打得经营困难,不得不开始大量裁员,减少研发经费。 而这一大量裁员,在卡尔特零件所在的罗姆镇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工厂员工和家人围住工厂,并且在强大工会的带领下,那些没被裁员的员工也罢工,加入到抗议队伍。 堪称典型的游行、罢工、工会谈判一条龙走起。 可在东亚文化圈中,尤其是在霓虹,这种行为却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霓虹人对于公司有一种要“共渡难关”的信念,公司困难,所有人都节衣缩食,我也应该如此,这是霓虹人的文化。 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鹰酱跟霓虹两国企业的一大不同。 最后一招“种花制造”就很简单了,种花家人老百姓后来哪怕是不懂英文的买菜大妈,也很可能知道这句话的英文读作“Made in China”。 挤毛巾固然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从鸡毛蒜皮的细节里抠出利润来,但鸡毛蒜皮终究是鸡毛蒜皮,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要想大幅降低成本来抵消日元升值带来的竞争力下降,就必须另寻出路。 而那个出路,就是海外市场。准确的说,是将产能转移到海外市场去。 在1978年后,种花家跟霓虹之间的关系就进入一段蜜月期,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两国都相互需要对方。 种花家的改革开放刚起步,需要大量外国投资。 而霓虹日元升值,产品竞争力在海外市场持续下滑,需要廉价的劳动力及厂房和税收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霓虹产品的竞争力。 于是两国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一拍即合,霓虹开始大举投资中国,种花家为霓虹提供各项优惠措施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如此一来,两国是各取所需了。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种花家此时还十分的落后。 这是现实问题,没什么可避讳的。要不然二、三十年后取得的那些辉煌成果,也就不配称之为“奇迹”和“种花速度”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