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签广场协议的底气——综合商社-《完蛋!我被昭和美人包围了!》


    第(1/3)页

    “综合商社之所以能成为财团的主要支柱,是由于它通过相互持有股份,同银行建立了紧密联系。

    在综合商社的大股东中,财团名下的大商业银行均占首位,而且头几位股东都是财团的其他金融机构。”

    “据统计,综合商社早期从大商业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借入的资金达60%-80%,而其中从同一财团的金融机构中借入的资金约占25%-30%。

    然而,由于在差不多十年前,大藏省实行了‘限制大宗贷款’的政策,由大商业银行对同一财团的综合商社提供巨额贷款遇到了障碍,所以跨财团的交错贷款开始占有了一定的比率。

    之前课上我说银行没法贷太多款给一些企业,政策方面的原因便在这里。”

    “还有,到了70年代,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由于银行拥有企业股份在法律上受到了限制,因而取得银行贷款的综合商社便代替银行,广泛进行股份投资。

    综合商社由此收购越来越多的企业股票,成为系列企业的大股东。加强了财团对企业的控制。

    这些年下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期同前期,六大综合商社拥有股票的企业数增加到3倍,而间接受综合商社控制的‘关系公司’数则剧增到6.4倍。

    发展到这种地步的综合商社,在霓虹国内已经是无人可敌。你们听到这里,对于刚刚课堂上说的金融自由化,有没有什么想法?”

    周围的同学纷纷开始低头思索,加藤荣治也在装模作样,实际上在关注几个刚刚表现比较出彩的同学。

    自己的这些同窗里,其中或许就会有自己未来所急需的重要人才。如果有朝一日自己手底下也需要一家综合商社,他们或许就是帮忙搭个草台班子出来的关键班底。

    最先开口的正是之前在课堂上思路新颖的那位黑泽同学:“小林老师,你是不是想说,再不开始金融自由化,放开资本出国的口子,那几家综合商社就会在国内开始疯狂内斗了?”

    “哈,我可什么都没说哦~~”这位小林老师确实是个妙人,这种挤眉弄眼的反驳,完全把意思给表达清楚了:我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什么都没说!

    “凡事要小心一点,乱说话也是有可能害我丢了饭碗的。”

    加藤荣治差点就想来一句:丢了没事,跟我混吧。

    不过他忍住了。

    说来也是有意思,据他所知这些财团后来还真多少有点“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迹象。

    对外贸易时重拳出击,但在下属企业闹矛盾时,却并没有太过有效的调解手段。也没有办法让下属的几家公司互相开放些独门秘诀啥的,将好钢全都用到刀刃上。

    所以霓虹企业内斗得厉害,同时还都很自私,哪怕是隶属同一财团的企业,也经常斗得不可开交,技术也不爱共享。

    如果再不让他们到国外闹腾,而是玩起内卷,内战外行的他们搞不好还真会自己把自己给卷死。

    ……

    可能也是有这样的自我认知,去年那些以财阀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才会合力要求政府放宽金融监管,加快推进金融自由化。

    另外,综合商社所具有的广泛的组织机能,也的确促使他们在国外市场,才更能发挥出优势来。这种作用按照小林老师的说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在国内把原来由各个企业分散经营的营业项目加以‘综合化’,组成一个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开发能源、城市建设、开辟新的投资部门等;

    二是,促进国外资本输出,过去十年来,综合商社在这方面的作用逐渐突出起来,这也是其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关键。

    除了对发展中国家输出成套设备,承包基本建设工程外,普遍地增加了海外直接投资。81年霓虹在海外直接投资额达89亿美元,其中光是头五位综合商社就占去了15%。

    综合商社所具有的集约化和系统化特点,使得这些财团在对外投资的项目上,显得格外强势。这无疑便是霓虹政府敢于签署《广场协议》的底气所在。

    之前看到鹰酱爸爸国内上上下下都对自家感到不满,小日子心里肯定也是有些发怵的。

    为了把生意做下去,霓虹内部大多也倾向于对爸爸稍稍让步。
    第(1/3)页